亲爱的管理精英们,👋 今天我要带你们踏上一段通往管理大师境界的非凡旅程!在这条路上,复言命题推出结论的能力将是你们最宝贵的武器之一。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这14招秘籍的神秘面纱!✨
《儿童发展心理学》、《解剖生理学》、《个体心理咨询》、《普通心理学》、《群体心理学》、《认知与行为治疗》、《生涯心理辅导》、《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学原理》、《SPSS统计应用》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运动心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心理学、教师教育心理健康、人力资源与市场营销、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
军事,是一种传统。军队的核心,是荣誉。
缺乏荣誉感的士兵,可以放纵自己烧杀抢掠,与土匪无异。因此,各国正规军队无不极其重视军事传统和军人荣誉的建设和教育,以此作为凝聚军心的纽带和代代传承的基石。
■美国阿灵顿公墓无名战士墓前,在漫天风雪中站岗的荣誉卫兵。荣誉,是一支正规军队精神力量的核心体现。
每个国家的军队里都有一些部队,凭借着自己的强大武力、悠久历史、以及在多次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正的军人精神,而成为军队荣誉的象征。
远的如英国皇家卫队中排名首位的掷弹兵卫队(有关英国皇家卫队的详情,可参考本号历史文章:《万字长文:在女王面前躺平的熊皮帽大兵真是御林军吗?货真价实的百年精锐!》),近的如横扫欧洲大陆的德国陆军装甲部队和血战太平洋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等。
■掷弹兵卫队是英国第一支皇家卫队,历史悠久。
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曾经在历史上威震四方的波兰翼骑兵时至今日仍然是波兰全国的民族记忆符号。在波兰最近举行的全民投票中,网民们选择用“翼骑兵”作为波兰空军即将获得的美制F-35A隐身战斗机的官方昵称,波兰由此成为继以色列之后第二个为F-35另外取名的国家。
■反映波兰翼骑兵部队的绘画,属于《斯德哥尔摩卷轴》的一部分。作者未知。
二战带给波兰的最大伤害除了亡国之外,还有持续80多年挥之不去的“波兰骑兵挥舞长矛向德军坦克冲锋”的看似愚蠢而又悲惨的阴影。这个几乎传遍全世界的刻板印象,成为“虽然英勇但却食古不化”的典型代表,甚至早已变成了外界看待波兰人的标签之一。
但实际上这一幕从未发生过。它只是当时纳粹德国一次极其成功的“认知战”的成果,成功到把全世界都带歪了,其“恶劣”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这种大众认知可能已经很难扭转了。关于这件事,我们在后文中会和大家再仔细聊聊。
■虚构的“波兰骑兵挥舞长矛向德军坦克冲锋”的画作,实际上这一幕从未发生过。
如此,才能理解,为何波兰人自己仍然对“翼骑兵”情有独钟。
“肥电”烂名人人厌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原本给F-35战斗机选择了“闪电Ⅱ”的官方昵称,本意是向自己在二战中大获成功的P-38“闪电”战斗机致敬,可惜这两种名叫“闪电”的战斗机长得都不怎么好看。
先说P-38,因为是第一种水平飞行速度超过400英里/小时(约640千米/小时)的军用飞机,因此被美国人冠以“闪电”之名倒也实至名归,但……但它那非常规的外形实在让人爱不起来。
■洛克希德公司1930年代末期研发的单座双活塞发动机P-38“闪电”,是二战期间美国唯一大规模量产的双发战斗机,产量超过10000架,创造了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的战绩,但它的颜值你喜欢吗?
再说F-35,那粗短的机身看着一点也不像“闪电”,难怪被戏称为“肥电”。很多美国空军飞行员同样不喜欢“闪电”这个昵称,而是将F-35称为“黑豹”,以色列空军则将自己的F-35I战斗机命名为“阿迪尔”,这个希伯来语名字的意思是“强者”。
■“肥”就是原罪,F-35的外形很不讨人喜欢。
波兰空军看起来也对F-35的官方昵称不感冒。波兰共采购了32架F-35A,预计将从2024年年底开始交付,直至2030年全部完成。波兰军方从2024年4月12日起向全网征集波兰空军F-35A的昵称,到4月22日确定了5个入围者,分别是:
Halny:一种强风,特别是在波兰南部的喀尔巴阡山地区很常见
Husarz:翼骑兵
Harpia:一种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半人半鸟生物
Dracarys;美剧《权力的游戏》中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命令龙喷火的瓦勒里亚语口令
Duch:幽灵
在随后的票选中,Husarz(翼骑兵)高居榜首,成为波兰空军F-35A战斗机的正式昵称。
■波军总参谋部官宣波兰F-35A战斗机的昵称定为“翼骑兵”,但配图却出事了……
有趣的是,波军总参谋部在发布波兰F-35A战斗机选定昵称的消息时闹出了乌龙——仔细看,配图中的F-35A竟然变成了一架双引擎战斗机,明显是用AI瞎生成的。
由于俄乌战争的影响,波兰国防部已经进入“爆买”模式,2023年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4.23%,是北约2%目标的两倍多。波兰空军未来的F-35A机队将加入F-16C/D Block 52+、米格-29和苏-22的行列。此外,波兰空军还购买了韩国的FA-50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并且也在考虑购买F-15的最新型号F-15EX。
■波兰向美国购买的250辆M1A2 SEPv3主战坦克已经开始交付。受到俄乌战争的刺激,近年来波兰进入武器“爆买”模式。
前不久,波兰公开表示已经正式向北约提交在其领土上部署核武器的申请。这是波兰政府考虑已久的计划,早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开始推动,但边境附近的战争使波兰的核保护计划加速并且扩大化了。
在这种背景下,“翼骑兵”的名字重新出现在波军装备序列中,似乎具有了非同寻常的含义。
铁骑荣光史长存
翼骑兵是波兰历史上声名卓著的骑兵部队,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公元15~16世纪的匈牙利。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征服塞尔维亚之后,一些塞族战士流落到匈牙利南部,后来的匈牙利国王马蒂亚斯·科维努斯受奥斯曼帝国启发,利用这些塞族战士创立了轻骑兵部队。
■年轻的匈牙利国王马蒂亚斯·科维努斯。
当时欧洲的风尚推崇重装骑兵,贬斥新出现的以外部雇佣兵组建的轻骑兵部队,贵族阶层也没人加入轻骑兵团。在科维努斯的指挥下,匈牙利轻骑兵团参加了与奥斯曼帝国、波西米亚人和波兰人的战斗并取得胜利。
1490年科维努斯国王去世后,轻骑兵成为匈牙利重装骑兵之外的标准骑兵部队,但其作用仅限于袭扰杀伤对方平民,以及为主力提供突袭、掩护和侦察等作用。据说匈牙利轻骑兵在作战时置于正规军之前,不能加入正规军的序列。
后来匈牙利轻骑兵逐渐放弃了笨重的盾牌,然后又抛弃了盔甲,在17世纪上半叶转变为更多使用火器的纯粹轻装骑兵。
■匈牙利轻骑兵的标准装束。
匈牙利轻骑兵的创建直接影响了邻国波兰的轻骑兵部队,但后者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1503年,波兰议会仿效匈牙利,利用流亡的巴尔干战士组建了第一支轻骑兵部队,随后却向重装突击骑兵的方向发展,并创造出独有的“翼装”风格,其成员也从招募外籍雇佣兵逐渐转变为从富有的波兰贵族中挑选。
■有波兰历史片“教父”之称的耶日·霍夫曼于1974年拍摄的电影《洪流》中复原的波兰翼骑兵场景。
波兰翼骑兵装备金属板甲,使用长枪作为主武器,另外配备有马刀、两支或更多的马枪、一面小圆盾和一把长剑。一些翼骑兵还会带上狼牙棒、骑兵斧或战锤等近战武器。
翼骑兵的护具包括头盔、护喉、胸甲、肩甲、护臂等,使用轻质钢材制作,以及用厚重皮革制成的高筒靴,在战场上提供全面的保护,并且尽可能减轻重量,以维持骑兵的机动性。
■描绘正在列阵冲锋的波兰翼骑兵的画作,作者未知。
波兰语中Husarz(翼骑兵)一词本意是指轻骑兵,但翼骑兵被当作需要突破敌人阵线的重装部队来使用。在战斗时,翼骑兵最初以松散的队形缓慢接近,骑兵之间的距离保持至少5步开外,以使敌人难以瞄准射击,而且如果有马匹受伤,后面的骑兵也很容易避开。
在敌火枪兵完成第一轮齐射之后,翼骑兵开始猛烈加速并相互靠近,收拢队形。当冲击敌人阵线时,骑兵们几乎是紧挨在一起高速疾驰,数百人和马形成一堵势不可挡又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使用长枪在敌人阵线上冲开缺口。如果第一次进攻未能成功破阵,他们会退回本方阵营更换新的长枪,然后再次发起冲锋。
■反映波兰翼骑兵在1605年的基尔霍姆之战中发起冲锋的画作,作者未知。
这种设计精巧的复杂战术,是波兰翼骑兵创下令时人惊叹的低损失率的关键要诀。
特殊的骑枪和马匹,则是波兰翼骑兵获得成功的另外要素。
长枪步兵的出现,抑制了传统的骑兵冲锋战术。因为双手持枪的步兵,其长枪的长度可以轻松超过单手持枪的骑兵,使骑兵在冲锋时会被首先刺中。然而,波兰翼骑兵为自己设计了一种中空的骑枪,不但比传统骑枪要轻很多,而且在冲锋时还更不容易破裂折断。
由于重量减轻,强度更高,翼骑兵的骑枪长度可以超过6米,比平均长度约为5米的步兵用长枪还要长,从而恢复了相对于步兵的优势。根据记载,在1621年9月7日的科丁之战中,这种冲锋骑枪一次刺穿了3~4名奥斯曼骑兵;在1660年6月28日的波翁卡之战中, 波兰翼骑兵冲锋骑枪的一击刺穿了多达6名俄国步兵。
■反映波兰-立陶宛翼骑兵冲锋的插图,作者:瓦茨瓦夫·波拉丁斯基。
波兰翼骑兵所使用的马匹,是通过波兰马与土耳其马、波斯马杂交选培出来的一种特殊品种,拥有完美战马的一切优良品质:速度快、行动敏捷且耐力强。为了适应战场情况,它们还必须经过严格艰苦的训练,学会突然停下并在狭小空间内转身的技巧,并且需要在骑兵部队中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以改善集体行进能力。
经过这些步骤之后,它们才能在翼骑兵的作战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战马作为重要的军事资产,其所有权受到相当严格的管控,尤其严禁出口,否则会被处以极刑。
由此可以看出,翼骑兵是一支非常精锐且耗费不菲的部队,要想加入他们,不仅需要高超的军事技能,还必须具备雄厚的财力支持,马匹、装备,还有补充日常训练及战斗中的损耗,每一样都耗资巨大,只有富裕的贵族家庭才能承受,因此翼骑兵都是自愿从军的贵族子弟,目的在于博取功名,这也是其具有超强战斗力的重要原因。
■虽然战斗力不俗,但维持一支翼骑兵部队代价高昂。
不过,如此之高的门槛,也导致翼骑兵的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超过1万人,通常都只有数千骑而已。
除了轻骑兵常见的服饰之外,背在骑兵背后或安装在马鞍上的羽翼状饰物才是波兰翼骑兵最具辨识度的特征,它们通常由木制框架和各种猛禽的羽毛制成,好似给骑兵们插上飞翼。很多人认为翼骑兵冲锋时这些羽翼会发出尖啸,可以令敌人的战马受惊。另外一种理论将其解释为防备鞑靼人的套索攻击,或者是保护骑兵的背部。
■描绘1673年霍京战役中波兰翼骑兵向土耳其军队冲锋的画作,作者为斯坦尼斯瓦夫。
然而,波兰历史学家在2001年进行的模拟实验并不支持上述任何一种说法。考虑到这些巨大的羽翼给马匹所带来的负担以及对机动性的影响,波兰翼骑兵可能只是在阅兵时才会佩戴上它们,以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形象。也有人认为由于波兰拥有大量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些羽翼有可能是在模仿天使长圣米迦勒。
波兰翼骑兵在1577年的卢比舍夫战役中开启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并在1683年的维也纳围城战中对奥斯曼帝国军队领导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骑兵冲锋。在1610年的克鲁西诺战役中,波兰翼骑兵引领着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轻松击败五倍于己方的俄军。
■杨·马泰伊科的油画《巴托里在普斯科夫》反映了波兰翼骑兵的“黄金时代”。
维也纳之战的欧洲联军指挥官法国人弗朗索瓦·保林·达莱拉克,在1699年出版的著作《波兰奇事》中曾经写道:“波兰翼骑兵从不停止,他们全速驰骋,势如破竹。”
自16世纪初成军以后,波兰翼骑兵纵横驰骋近200年,常常以少胜多,使各路对手闻风丧胆,成为中东欧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直到1702年的克利舒夫战役,瑞典军队使用拒马+新式火枪的战术导致波兰翼骑兵铩羽而归,元气大伤。这一战标志着翼骑兵的衰落。
■沃伊切赫·科萨克1936年创作的画作《1621年,霍德凯维奇与翼骑兵在科丁城墙下》。
此后火器的大量引进和迅速改进提高,使翼骑兵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虽然他们也为自己装备了火器,但仍然难以适应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战场飞速变化。而且,波兰经济的每况愈下,以及在瑞典与俄国的北方战争中首鼠两端的态度,也对包括翼骑兵在内的波兰士兵士气造成沉重打击。
北方战争结束之后,波兰翼骑兵失去了它在自己的黄金时代所享有的那种崇高的社会地位,而后续加入的士兵素质明显下降,更是给其声誉带来致命影响。1776年,波兰议会正式决定解散翼骑兵部队。
虽然作为一支实体部队的翼骑兵就此不复存在,但它已经在波兰人的历史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依靠着在波兰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辉煌记录,翼骑兵的铁骑荣光逐渐成为一种类似于民族图腾式的遗产,对波兰发挥着经久不衰的影响。二战时期波兰陆军第一装甲师的徽章上就装饰着翼骑兵的羽翼,如今他们的形象还出现在波兰200兹罗提纪念币上。
■波兰陆军第一装甲师的徽章上保留着著名的波兰翼骑兵的印记。
■出现在波兰200兹罗提纪念币上的波兰翼骑兵图案。
“骑兵冲坦”是谣传
世界上每天都会产生出无数谣传,而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波及全球的战争,更是创造出无数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谣传和神话,所谓的“波兰骑兵大战德军坦克”就是其中之一。
这则谣言的原型发生于二战正式爆发的第一天,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
从凌晨5时开始,“德国装甲兵之父”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德军第19摩托化军突入波兰,属于第20摩托化步兵师的第76步兵团在其左翼(北线)作战。当天上午8时,德军突破波军防线,迫使波美拉尼亚地区的波兰部队向布置在布尔达河的第二道防线撤退,波军“波莫尔斯卡”骑兵旅第18团奉命进行掩护。
■纳粹德国著名将领、“闪电战”的开创者海因茨·古德里安,摄于1944年。
当天傍晚,第18团发现德军第76团一部在距乔伊尼采镇约7千米的一个铁路道口附近的图霍拉森林空地上休息,指挥官卡齐米日·马斯塔莱兹决定在当晚19时对德国步兵发起突袭。他命令第1中队指挥官欧根纽什·斯韦希亚克率领两个中队(约250名骑兵)负责攻击,骑兵团的另外两个中队大部及团属TKS/TK3坦克作为预备队。
■1939年9月驰过城市废墟的波兰骑兵。
起初,波兰骑兵的冲锋取得了成功,在昏暗中德军步兵乱作一团。然而,从林间小道上突然出现的德军装甲侦察车扭转了局面。这些装备有MG34机枪或20毫米机炮的轻/重型装甲车辆火力凶猛,几乎是在瞬间就使波兰骑兵出现了大量伤亡,迫使他们拨马逃离战场。
波兰骑兵的冲锋导致德军步兵11人阵亡,9人受伤,但参加攻击的波兰骑兵自身损失20余人,超过40人受伤。阵亡的波兰骑兵中包括第1中队指挥官欧根纽什·斯韦希亚克以及试图营救他的团长卡齐米日·马斯塔莱兹。
■德军1939年9月入侵波兰时使用的SdKfz 221轻型装甲侦察车配备一挺MG34通用机枪。
虽然波兰第18骑兵团的冲锋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作战,但仍然使不明情况的德军第20摩步师踌躇不前,甚至考虑进行战术后撤,以至于古德里安不得不亲自干预。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古德里安说遇到(第20摩步师的)参谋“头戴钢盔,正在为波兰骑兵可能发动的(后续)进攻准备反坦克炮”。
可以看到,在当天的战斗中并不存在德国坦克,波兰骑兵的冲锋对象是德军步兵,然而这一切都被德国人巧妙地利用了。战斗结束后,德国战地记者和两名“中立的”意大利记者被带到现场,他们看到了波兰骑兵和战马的尸体,以及后来开到战场上的德国坦克。
■1939年9月进攻波兰的纳粹德国Ⅰ号坦克纵队。
其中一名意大利记者因德罗·蒙塔内利向国内发回一篇报道,描述了波兰骑兵的勇敢和英雄气概,称波兰骑兵使用骑枪和马刀向德国坦克发起冲锋。这篇文章很快就被德国人转述,1939年9月13日纳粹德国《国防军》杂志刊文称波兰人严重低估了德国的武器,导致骑兵向坦克发起愚蠢的攻击。随后,苏联又为此推波助澜,用来证明波兰人在腐朽的贵族统治下已经退化到了极度愚昧的程度。
■1939年出版的纳粹德国《青年》杂志封面重复了“波兰骑兵大战坦克”的谣传。
实际上波兰骑兵装备有反坦克武器,例如Wz.35型7.92毫米反坦克枪,它可以从100米外穿透33毫米厚的装甲,当时德军在波兰主要使用的Ⅰ号和Ⅱ号坦克都不能抵挡它的子弹。因此波兰人当然知道使用骑枪和马刀是刺不穿坦克钢板的。
■1938年在华沙出版的军事指南资料中出现的身背Wz.35型7.92毫米反坦克枪的波兰骑兵。
不过,事实在强大的国家宣传机器面前毫无竞争力。1941年纳粹德国宣传部门拍摄了一部反映德国入侵波兰的纪录片,影片中波兰的老式双翼飞机无助地在空中划过,而波兰骑兵们则像上古遗物般抽出马刀,毫无希望地冲向迎面而来的德国坦克。
这个片段反复出现在后世多种有关二战的影片中,因为除了这部盖有戈培尔那令人生疑的批准印章的纪录片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反映德国入侵波兰的影像了。
甚至连古德里安也相信了这个神话。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波军‘波莫尔斯卡’骑兵旅对我军坦克的性能一无所知,他们用马刀和长矛向我军发起了冲锋,结果遭受了巨大损失。”
■1939年9月22日,瓜分波兰的德苏两军在布列斯特举行联合阅兵式,双方高级指挥官一起站在检阅台上,自左向右分别是德国第20摩步师师长毛里茨·冯·维克托林、德国第19摩托化军军长海因茨·古德里安、苏军第4集团军第29坦克旅指挥官谢苗·克里沃申。
这个神话流传得如此之广,以至于连严肃的历史著作也不能幸免。美国作家威廉·劳伦斯·夏伊勒在自己1960年出版的巨著《第三帝国的兴亡》中也写道,“马匹对抗坦克!骑兵的长枪对抗坦克的大炮!尽管波兰人英勇、顽强、愚蠢,但他们还是被德国人的猛攻压倒了。”
这充分证明了胜利者在书写历史方面所拥有的巨大优势。
结语
由于波兰在近现代历史上的悲惨命运,人们经常会遗忘它也曾经有着意气风发的年代——除了波兰人自己之外。
毫无疑问,波兰有着尚武的军事传统,也很珍视翼骑兵的历史荣誉,但传统和遗产也往往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和前进脚步。
■莱昂·维楚科夫斯基1904年创作的《花中骑士》。
为最先进的F-35A隐身战斗机赋予“翼骑兵”的昵称线上股票配资门户,显示出波兰人将历史与现代相连接的愿望,不过开启“爆买”模式的波兰军队,能否真正打造出合格的现代战斗力,还需要时间来加以证明。
波兰翼骑兵骑兵德国波兰翼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Powered by 在线配资开户网_实盘股票配资操作_国内正规股票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