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匠,是一种传统而又古老的行业,在360行当中正规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是最为普普通通的职业。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早期出现了这么一位特殊的“木匠”,彼时的他不但开创我党我军电子对抗的先河,同时也是一名红色王牌特工。
他把“木匠”作为自己的代号,这个代号虽是平凡却很伟大,因为“木匠”这个代号也是大有来头的。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他是主角原型的师傅,后世媒体人叫他“谍海神工”、“传奇木匠”、“红色特工”...这些诸多光环,足以说明他有多牛!
1981年11月8日,时任国家副主席陈云在人民大礼堂,在党史专题座谈会上,一眼看到这位神秘“木匠”时;俯身向前、目光凝重、紧紧握住老人那长满皱纹而又粗糙的双手。
展开剩余96%这份荣光不是任何人能拥有的,国家领导人怎么会对这个“木匠”如此的重视?
因为陈云曾在“特科”当过负责人,是木匠的老上级。他太清楚木匠在特科的重要性了,往往在许多次中国革命危机时刻,都是木匠力挽狂澜,才化险为夷。
最为典型重大危机事件,就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所以台面上可以没木匠,但革命斗争幕后缺了他还真不行!
木匠的功绩,他从不愿意到处宣扬,就当作不存在一样,可他自己不说,别人却不会忘记...
早在五天前,“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中南海小礼堂开会。
由于我党是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很多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地下同志,不为人所知。要是牺牲或者离世...功绩历史铭记永存,可他们连个姓名都不能留下,这对他们是多么的残忍。
之所以召开这样的会,是让大家把自己了解到的,当年革命秘密往事都汇总汇总,梳理一遍:给后世一个真相,到底当年发生什么。
给地下战线的无名英雄发一枚沉甸甸的共和国勋章,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对在世间的老革命们给一个安心,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征集会上,大家都踊跃积极起来,抢着爆料那些年的革命往事--潜伏在上海滩的九死一生,在苏区血战围剿惊心动魄;长征途中一次次的绝处逢生,西安事变的千钧一发..随便一个故事,足以拍出一部拍案叫绝的影视大片。
这时,有一个人始终没开口,坐在轮椅上,平静的听别人光辉事迹,他就是“木匠”。
会议快结束时,原中央特科通讯科科长李强忍不住了:“今天木匠没有发言,但他有两件事必须得记下来--
木匠曾代表党中央去谈判张辉瓒的事..” 木匠收的一个徒弟李白,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李侠原型。文章读在这儿,大家心里都很多疑问:前面提到他的代号大有来头,那这个“木匠”代号是谁取的?西安事变危机时刻,为什么说他是充当关键性作用。
木匠这两件事,为何被单独点名记录下来,里面又有怎样的故事。
这个“木匠”,真名叫涂作潮,是我党无线电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中国隐蔽战线上红色王牌特工。他的秘密,将被我们一一揭开。
一,“木匠”涂保生、杜宝生、唐宝生、沃罗达尔斯基、吴思浩、宋友才、蒋贵庭、蒋林根....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么多名字指的却是同一个人--涂作潮。
涂作潮,1903年出生于长沙一个贫苦家庭,9岁勤工俭学,13岁辍学当了木工学徒。1920年,17岁的他,加入了湖南农工,在农工夜校里,接受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同年还参加长沙泥工工人罢工。
1924年,从长沙来到了大上海,在恒丰纱厂打零工。机缘巧合之下,在工人夜校认识了蔡林蒸(蔡和森之兄)、林育英(林彪之兄),在他们的举荐下,涂作潮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次,他把自己本名涂保生改为了涂作潮,寓意“掀起共产主义革命的浪潮”。
涂作潮这个年纪,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在革命斗争中由于欠缺经验,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先是在五卅运动时,得知顾正红壮烈牺牲,立马跑去在大街上独自公开演讲,被巡捕抓了正着,上海人说话“涂”和“杜”发音不分,这时“杜宝生”这个名字被巡捕房登记下来。
老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然而涂作潮没有听进老人的这句智言。出狱没多久,因见不惯一伙欺负女工的流氓,以他路见不平的脾性,毫不犹豫开枪击伤当中的一个流氓,就此又暴露了身份。为此,党组织还给了他一个处分。
对于暴露身份的年轻党员,派往苏联留学,是当时我党主要安排之一。
1925年10月,涂作潮一行14人乘运煤船从上海出发前往苏联,途经海参崴,偷渡到莫斯科。在这长途跋涉的路途中,涂作潮给同行同学的深刻印象是:“暴躁,喜弄手枪,不知秘密工作,很勇敢,能站在团队之内。”
11月15日,他们一行人终于抵达莫斯科东方大学,涂作潮也顺利编入“东大”一连二排。学号“2712号”,身在异国他乡,他自己也有了一个俄文名字--“沃罗达尔斯基”,其含义:沃罗达尔斯基是布尔什维克著名的宣传鼓动家,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那样的革命者。
在“东大”留学期间,他参加了克格勃基地的军事训练:驾驶、射击、战场指挥、格斗、爆破、密写、印刷、化装...
此时的涂作潮,对生产炸药、手榴弹、炸弹的专业技术尤为向往。半年后,他甚至还向“东大”校长写了一封信。因为他深知当时我党革命军队武器装备的落后,希望能学到生产先进的武器技术,来报效祖国。
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大在莫斯科近郊五一村举行,涂作潮和刘伯承、邓颖超、王明等一起,参加了这次大会。他的代表号是80,恰巧坐在49号邓颖超旁边,于是就认识了周恩来夫妇。
周恩来听说涂作潮13岁就开始做木工学徒,做过几年的木工,就拍了拍他肩膀,亲切的对他说:“你干过木匠,我们以后就叫你“木匠”吧。”至此,“木匠”成了涂作潮地下隐蔽工作战线的代号,广为流传。
党内做过木匠的人很多,党的领导人刘少奇、李先念做过木匠,甚至后来的常委李长春、李瑞环也都做过。而毛主席电文里“木匠”,只此涂作潮一人。
六大结束前,周恩来找来涂作潮,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最后语重心长的对他说:“木匠,去学通信吧,用心点。部队等着用人,我们没有人,没有掌握技术,部队缺乏联络。”
周恩来的一番谈话,让他眼睛一亮,找到了为之奋斗的道路。虽然他特别喜爱爆破专业,同时他明白党这时候更需要的是什么。
1928年10月26日,涂作潮和另外几个同学被秘密送到列宁格勒伏龙芝军事通讯联络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学长11个月。
无线电技术作为当时高端科技,共产国际为防止泄露培养的高端人才名单,特意给“东大”发了假调令:调沃罗达尔斯基同志去列宁格勒托尔玛桥夫军事学院学习。
学习哪有一帆风顺,尤其涂作潮还是半路出家。他刚学无线电报务,一脸懵,学习很是吃力。最主要的一点,没有数学功底,无线电公式对他而言,简直是对牛弹琴。
学校要求报务员每分钟记录下来100个电码,而他连30个都无法记全,教员对他“不合格”的评判语气很委婉:高等数学的知识几乎等于零,有可能无法完成一年的强化学习。
这时的涂作潮心里着急啊,有种打进棉花,使不上劲的感觉,国家需要他,怎么办?他正不知所错时,有一个人又再一次给他指了条明路,学校政委康斯坦丁诺夫找到他,让他改变学习方向,既然报务不适合,就专攻机务吧。
机务是什么,就是组装、维修电台。这一次的转变,让涂作潮术业如鱼得水,无线电技术突飞猛进起来。毕竟动手能力方面,他从来没有输过谁。从“不及格”报务员华丽转变为“优秀”机务员。
二,有多牛!涂作潮学成归来,那他的无线电组装、维修电台,有多厉害呢?对于地下隐蔽战线起到什么样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1930年3月,曾被鉴定为“不知秘密工作”的“木匠”涂作潮,就像秘密闭关的大侠学得绝世武功一样,重出江湖,奉命与同学宋廉一起悄悄回到了上海滩。
以彼时上海居住环境,单纯放一台普通功率的电台会有什么后果--木匠曾和中共特科的通讯科科长李强,一起尝试过制作了一台正常的100瓦电台。
李强
引来的却是因为电流太强。这间屋开电台,就能把邻居家的灯泡点亮,搞笑的是,听到隔壁邻居大叫“闹鬼啊!灯又自己亮了”。
普通人不能理解咋回事,如果遇到敌特分子里有同行,那就危险了。木匠只能放弃用普通电台的想法,怎么办?
木匠运用学校学来的无线电技术扎实功底,在收徒弟李白那3年,甚至还摸索出了当时自己的独门绝技---只需要一根10厘米的铜线,就能把收音机秒变收报机。
而当年外国的无线电专家,别说会了,连听都没听过这门绝技。正是因为这门绝技,才让自己的徒弟李白,死里逃生。
在国际上,美苏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而我党因木匠的存在,很早就与时俱进。木匠就是独步天下的“扫地僧”级的电台通讯之神,一个人,比肩一间超级装备工厂。
要知道,当时的国民政府,还在使用几近原始的“摩尔斯码”。
说到木匠把收音机改装成5瓦的电台,笔者不得不提及,他参与过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大事件--西安事变。也是他,向延安传递捉蒋消息的电台,才有了国共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功勋。
三,西安事变1936年秋,延安。中共中央收到了一封神秘而又莫名奇妙的电报,电报上这样写道:
“她本来就在歧路间,又恋新又舍不得旧,这个矛盾变化得虽然快,究竟离重点还远,还有些难关,顶好找那算八字算得好的胡子和瞎子一同来给她算一算。”
刘鼎
这份带有散文浪漫特色的电报,出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电报为保密,都是一字千金。而一下发这么多字,你难免觉得对方就是在恶搞。
发神秘电报的人是远在西安的刘鼎,刘鼎又是谁?1936年3月,刘鼎经宋庆龄介绍从上海到西安,对外宣称是张学良的副官,他实际身份是中共中央驻东北军代表。
曾由他牵线搭桥,策动东北军、西北军停止进攻延安,掉转枪头一致抗日。
电报中说的“瞎子”是指李克农,缘由李克农高度近视。“胡子”是周恩来,周总理在红军时期曾蓄须明志,发大志“革命胜利再刮胡子”。
那么刘鼎发这电报目的又是什么呢,其实,当时少帅张学良有联共抗日的决心,还是犹豫不诀,刘鼎这时建议我党能派出高层,更深入的与张学良谈心。
才有了提及“瞎子”和“胡子”莫名奇妙的电报,就是指出要我党派周恩来和李克农来西安,同时还希望党内最顶尖的无线技术专家--木匠涂作潮来坐镇西安,随时应对西安当时的复杂局面。
木匠一来西安,刘鼎提出:“装一台功率小,体积小,还花钱少的电台,能更方便与延安联系的电台。”彼时的刘鼎,在西安是多么迫切拥有属于自己的电台,小,好,还要便宜,这些特点。木匠一下明白的刘鼎需求。
只花15大洋,木匠买来一台二手日本收音机,2天时间就改装出来5瓦的“哈莱式”电台,刘鼎兴奋的拿走了电台。
刘鼎试用过后很是满意,“和延安联系上了,电台性能很好,但市内干扰大,要不把电台搬到市区外,可是市区外不通电呀。”
于是乎,木匠又造出一台干电池做为电源的5瓦电台。为便于保密和机动转移,木匠临时发挥木工工艺,给电台做了一个小木箱,同时里面铺了锡纸,这样还便于躲过无线侦测车。
没想到的是,这5瓦电台在西安事变,起到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使命,那天,刚好西安停电,就是靠这电台,把捉蒋的消息传到了洛川,再由洛川转发延安。
这里有个小插曲:
在延安的中共中央也急需木匠,9月-11月,几度电令木匠从西安返回延安,参与中央电讯工作。刘鼎深感木匠在西安责任重大,不肯放人,因而几度“抗旨”。
10月12日,刘鼎电复中央说“目前(木匠)尚不能来苏区。只待此地的小家伙造好,交坤儿(彭绍坤),即可来家(苏区)做事....。”
10月14日,毛主席亲自电告刘鼎“木匠工作如完毕,望告来苏区(延安)一行...”
11月1日,刘鼎再次“抗旨”,理由是“木匠此间工作未完,要留(西安)较长时间。”
11月15日,刘鼎干脆耍起无赖,报告中央“木匠目前尚不能来...如木匠不来而对家中无技术质量的损害,可留在我处,我有多方用途。”
从刘鼎的几次“抗命”,可以看得出木匠在当时无线电制造领域里,是多么的强大。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危机时刻,没有木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就会困难许多。木匠在地下隐蔽战线,起到什么样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四,再次相见张学良回忆,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内心很是彷徨,整天坐立不安,急需有个分量的人给他心理上重大支持。于是邀请周公到西安,势在必行,共商决策。
张学良
1936年12月17日,也就是在西安事变爆发后的第五天,张学良派刘鼎用自己的专机,将周恩来接到了西安。
周恩来在西安西郊飞机场乘车直奔金家巷张学良公馆,来见张学良之前,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刮掉10年之久的胡子,路途上就问刘鼎:“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暂时停一下,我要剪剪胡子。”
“有。就在张公馆同街,我们有个秘密据点,涂作潮同志住在那里。”刘鼎回答说。
周恩来一听特高兴:“好啊,涂作潮同志我认识。”
刘鼎忙带着周恩来到了涂作潮家,此时涂作潮正聚精会神的埋头焊接线路,听到有人进门,一抬头就看见了一身黑色中山装的周恩来。
他们自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江西分手后,有两年没见面。见到久违的“木匠”,周恩来紧紧握住涂作潮的双手:“木匠啊,木匠,我们又见面了!这些年你吃苦了。”
木匠也是百感交集,眼角噙着泪花,心里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周恩来说,红军北上时,通讯材料厂机器被毁,他作为厂长,独自一人跑到2000多公里,去寻找贺龙的红二团,寻找党组织。
见到周恩来那一刻,早也哽咽得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简单重复:“你好!你也辛苦了!...你也辛苦了!”
随后,周恩来摸着自己胡子,欢快的问:“喂!木匠,你看我的胡子这么长了,你有刮胡刀吗?”
“有,只是不太快。”涂作潮回答说。
周恩来说:“不要紧。”
最后找木匠借来一把年久失修的刮脸刀,把大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一下容光焕发,再简单整理了一下衣服,就迈步走向张公馆。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
11日,周总理治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派专人将参加总理遗体告别仪式的通知,送到涂作潮的病床前。
那时的木匠,就是一位病卧在床的枯瘦瘫痪老人,当他看到通知书的一瞬间,尚能活动的左手不动颤抖,眼泪早已无声奔涌而出。
在罗青长的帮助下,瘫痪的他硬是坐着轮椅,来到总理的追悼会,看到总理慈爱的巨幅照片时,仿佛回到几十年前,总理拍他肩膀,叫他木匠的下午。西安事变时,看到总理风尘仆仆来到西安,向他借刮脸刀的音容笑貌。
木匠他明白周总理为他做的点点滴滴。就算全国解放了,周总理也从不忘记他。哪怕在1962年,涂作潮因直言批评了当下的一些政策,被定性为“反党分子”,一度被开除了党籍。
总理知道此事时说:“这个涂作潮顶多是心直口快,脾气暴躁,他怎么可能反党呢?”总理的干预,才让涂作潮摘掉5年之久反党分子帽子。
五,“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木匠一生当中,最骄傲的两件事之一,就是代表党去和国民党当局谈判张辉瓒的事。
也是这件事,木匠也真切感受到通讯落后带来的巨大危机,同时也是差点为此事情丢了性命,真真的命弦一线,到底咋回事,一个搞无线电的怎么成了张辉瓒事件的谈判党代表?
毛主席有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张辉瓒是谁?
张辉瓒
他是蒋介石的爱将,国民党第18师的师长。
1930年12月下旬,张辉瓒率18师气势汹汹的直扑苏区,所到之处“三光”,更是到处扬言“杀朱宰毛”,这里朱指朱德,毛指的毛泽东。当时有多嚣张,败得有多快!
没几日,就兵败被捕,落入红军手里。
为活命,张辉瓒立马换了嘴脸,突然懂文明讲礼貌了,一口一个润之先生,甚至还回忆起和“润之先生”驱逐北洋军阀张敬尧的真挚友情。
毛主席没忘这位老朋友,写了上面那首词《渔家傲》,欢迎老张的到来。
国民党方面获悉张辉瓒被俘后,愿意花重金赎回他。蒋介石甚至还许诺,只要放回张辉瓒,愿意释放大批政治犯,并由上海三家银行担保,向红军赠送20万现款,加上四个团的武器装备,外加西药还有咸盐若干担。
西药和咸盐都是战略储备稀缺品,由此可以看出,张辉瓒在老蒋眼里,很重要。
张辉瓒的赎身条件,对于苏区来说,看了让人直流口水,没办法,谁叫咱们条件太差,要什么没什么,这不就送上门来了。
中共中央决定同意这次谈判,那时的中共中央远在上海,由周恩来主持了这项任务,并派涂作潮前往南昌谈判,落实好物资。与此同时,让通讯员到中央苏区,交给朱德一封信,做好释放张辉瓒的准备。
木匠涂作潮就一搞无线电技术的,怎么就成为谈判党代表?原来啊,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缴获“一部半电台”(之所以说“半部”电台是因为只有收报机、没有发报机),俘虏10名国民党报务员。
中央准备让涂作潮去南昌谈判后前往中央苏区,让这“一部半”电台转起来,为红军搭建“千里眼顺风耳”。
1931年1月28日,此时交通员还在路上时,然而东固苏维埃政府,却召开3000人公审张辉瓒大会,也是活该张辉瓒有此死劫。就是因为他之前在进攻东固时搞“三光”,搞得天怒人怨。老百姓群情激愤,一时没控制住,手起刀落,砍了张辉瓒的头颅,砍了就砍了,还生怕国民党当局不知道,随手把首级丢进了赣江河,顺流而下。
通讯落后的原因,东固发生一切,国共两党谈判代表全然不知。1937年2月7日,张辉瓒被杀10天后,涂作潮才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昌,这一下,毫不知情的跳进虎口。
第二天抵达南昌,涂作潮刚在旅馆安顿好,就出门顺手买了一份当天报纸-打开一看,瞬间血都凉了!
报纸赫然登载一则消息:张辉瓒已被斩首,首级顺吉安河从上流飘下...
看到这儿,涂作潮连行李也不要,拔腿就出城。果断离开,也是差点被逮了。
幸亏他出发前,为方便出门,穿了一套国军呢料军官制服。凭借此套装,救了他一条命。被追得太急,躲到了一艘贩瓷器的船上。
这也是命不该绝,吉人自有天相,船主人是青红帮众魏朝鹏,很讲义气。发现涂作潮时,也不为难他,不动声色在他面前摆了4碗茶。
涂作潮端哪一碗,在青红帮都是有讲究的:第一碗“今天无事闲聊”,第二碗“最近不顺”,第三碗借钱,第四碗“大哥,救命!”,端的茶还不能喝,只能泼在地上,再把茶碗放回原处。
涂作潮想都没想,直接端起了第四碗。“切口”对上,魏朝鹏还以为木匠是帮中兄弟,冒着风险收留了素不相识的他,等风声一过,还亲自护送木匠回到上海。
这等过命交情,二人还拜了生死兄弟,涂作潮自始自终都没告诉自己的真正身份,因为组织是有纪律。
从这一切悲剧的根源,可以看出,当时没有无线电,要吃多大的亏,甚至会因此丢了性命。彼时我党的通讯有多落后,要人才没人才,要器械没器械。为传达一条保密信息,还要靠两条腿。
木匠的出现,刚好弥补了我党军队建设之初,最为重要的一个短板。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木匠就是那最为炽热的火苗,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无线电技术人才,燃遍了中华民族辽阔大地。李白就是木匠培养出来最闪耀的星星。
后续:
魏朝鹏,一直是涂作潮这辈子放不下的四个人之一。现如今,魏朝鹏早已逝去几十年,他那重达200公斤的墓碑,已然存放在“涂作潮陈列室”里,上面刻着他营救涂作潮的经过,以及后代的名字。魏朝鹏,是值得我们后世永远铭记于心的江湖好汉。
六,徒弟叫李白60多年前,中国第一部谍战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引发全国轰动,上面有一个经典画面,影片的结尾---李侠在敌人冲向秘密电台的最后一秒,一口吞咽了电文,在敌特枪口的包围下,发送出最后一份情报...
电影里慷慨赴死的李侠,其原型叫李白,而李白的师傅就是“木匠”。
1937年10月,上海地下党负责人龚饮冰给木匠引见了刚从延安来的报务员李白。涂作潮和李白,他们俩早就有一面之缘。
1931年那会儿,涂作潮是中央红军第二批无线电训练班的机务老师,班里12个学员当中就有李白。这次组织上希望涂作潮手把手,一对一教李白学习机务,让他成为一名既能发电报,又能制造电台的全能型人才。
李白
李白拜“木匠”为师,是组织上精心考虑过的
首先“木匠”的无线电技术十分强悍,既能修电台,还能买零件组装电台,一个人就是一家无线电工厂。
其次,当时的上海被日军占领,早已成了“孤岛”,就怕木匠有个万一,上海就会和中央失去联系。必须给他找个毫无保留的“传人”。
另外,李白最适合木匠徒弟还有个特点-脾气好,爱吃辣。木匠脾气暴躁,苏联求学路途上可见一斑。而李白恰恰性格温和,这样性格上的互补才算完美。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两人都是湖南人,湖南人爱吃辣,师徒两人住在一起天天要吃饭啊,总不能让一炒个白菜还放糖的上海人做徒弟吧。
为防止李白身份暴露,木匠卖掉了“恒利无线公司”,同李白一起在威海卫路1520号(今威海路338号)租了两间门面,成立了“福声无线电公司”。
涂作潮是老板兼师父,住二楼。李白账房先生兼学徒,住三楼。但是,外人管外表土里土气的涂作潮叫“蒋先生”,管李白叫“李先生”。
平日里,涂作潮教授李白无线电技术,都十分严苛,有时还有点粗暴。有一次,李白不小心弄坏了一个零件,涂作潮大声训斥了他,事后,还向李白道歉。李白却说:“你是老板,我是店员,还是学徒,出于这种关系的需要应该这样。”
涂作潮对于这个“徒弟”,印象还是挺好的。在《木匠的回忆》中,写到:“李白对业务学习很努力,大约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便能装配和修理电台以及制作一些零件。”
1941年春,公司一个学徒无故失踪,这让组织上产生了警觉,此时的 李白学有所成,为了安全考虑,毕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中央决定让两师徒分开,以免被日伪当局一网打尽,于是,涂作潮离开了“福声”,在新闸路又开了一家“闻远无线电公司”,谁知还真让木匠逃过一劫。
1942年9月,涂作潮忽然收到地下党组织的通报:李白被捕了。当木匠得知这消息后心如刀绞,但组织命令他赶紧撤离上海。
临别前,涂作潮饱含不舍的热泪,深情的对妻子张小梅说:
“李先生出事了。我要走了,记住,我的真名叫涂作潮,不是蒋林根。如果我再也回不来了,就去找毛泽东,他是共产党的领袖,会照顾你们娘儿几个的。”
还没等张小梅缓过神来,他就这样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估计我们在想,李白被日本特务抓住,肯定是活不了。没想到的是,恰恰相反,不但木匠没事,就连李白也被他的一手绝活给救了。(前面提及:只需要10厘米的铜线,收音机秒变收报机)
原来,日本特务用分区停电的方式,锁定到李白电台的位置,当日军闯进来时,李白扯掉木匠改装的收报机上的两根临时线圈,捋直、揉乱,丢在一边。这下子,日本人可算是抓虾了。
在狱中,日本宪兵对李白多次严刑拷打。同时,日本电讯专家对这台只有7瓦的发报机、一台普通“收音机”反复的研究鉴定。
最后下了判定:这台收音机只能收音不能收报,而且这个发报机功率太小,并不具备向延安或重庆发报的能力...可能是个炒期货的私人电台。
旁边的日伪特务们,坚信李白就是共产党的发报员,咋就不信呢?顿时急红了眼,要吐血, 眼睁睁看到李白取保走人。
日本人自负自己的科技,在世界是一流,从来不正眼瞧上,正在处于农业国的中国。而木匠掌握的收音机变身收报机的电讯技术,成功欺骗了日本通讯专家的眼睛。
李白这次能顺利从日本人手中脱险,木匠的这一手绝活功不可没。
七,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出狱后的李白,化名李静安。又打入国民党内部做起了报务员,利用国民党的电台,战斗在地下隐蔽通讯战线上,继续我党发光发热。
李白全家福
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与中央电台通报过程中,被叛徒和国民党特务机关侦测出电台位置被捕,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对李白案下达“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命令。
1949年5月7日,离上海解放仅20天,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杀害前留给自己妻子裘慧英最后的家书:
李白1949.4.22写下最后家书
“慧英:本月二十二日(星期五)下午,我由警备部解来南市蓬莱路警察局看守所寄押。这里房间空气比警备部看守所好,但离家路远,接见比以前要困难。你若来看我,要和舅母一同来,坐车时好照顾小孩。听说这里每逢星期一、五上午九至十时,下午三至四时可以送东西,因路远来时请买些咸萝白(卜)干,或可久留不易坏的东西。带点现钞给我,以便用时便利。炒米粉亦请带些来,此外肥皂一块、热水并(瓶)一只。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尽可放心。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并好好抚养小孩为颁 祝好 静安 字 四月二十二晚。”195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找到裘慧英,要以她的丈夫李白为原型拍摄一部电影。
1958年,在李白烈士牺牲9年后,《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在全国引起轰动……“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当这句话化作那永不消逝的电波,25岁的女报务员苏采青坐在大银幕前,已经哭成泪人。
正如邓颖超所说:“像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所写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
八,痛失弟子的悲痛话说涂作潮离开上海后,去了根据地,而张小梅尽管满腹疑问,但她一直坚信涂作潮还活着,离开有不得已的苦衷,期待一家人能再次团圆那天。
直到1943年底,地下党的同志们找到了张小梅,把张小梅和孩子们送到了根据地,见到阔别已久的丈夫,两人百感交集,一家人终于能幸福在一起了。
涂作潮一家西柏坡的合影
等木匠再回上海时,黎明来临,上海解放,却再也等不来自己的徒弟,苦苦寻觅,没了下落。
刚上任三天的上海市长陈毅,这时收到一份电报-是中共中央情报部长李克农发来的,要求查找一名叫李静安(李白)的被捕同志的下落。
后来查明:李白同志牺牲后20天,上海解放。6月20日,上海杨思戚家庙挖出了12具烈士遗体,这其中就有李白。
陈毅给李克农的回电很简单:“血债血偿!”立即枪毙杀害李白的元凶。
1949年8月28日,身为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军代表的涂作潮带他参加了李白等三名烈士的追悼会。涂作潮只字未提与李白的关系,只是默默地站在1000多名各界群众中。
木匠痛失爱徒。从此之后,他像逃避什么似的,主动淡出无线电圈,精湛的技艺也从此埋葬,余生与谍报、电台再无瓜葛。
从此世间再无“木匠”,只剩一个涂作潮。
1984年12月31日,涂作潮逝世。《人民日报》刊登的讣告写道:“涂作潮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无论在白区做地下工作,还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他都卓越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他襟怀坦白,光明正大、刚直不阿,是我们党的优秀干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一个老人的逝去,有如一座图书馆的消失。”涂胜华当学生时,记住了这句英国谚语。涂作潮这位1924年入党的老人逝去后,他的儿子翻开了父亲这部厚重的书。
自1994年至今,涂作潮史料陈列室共接待参观者500余人,包括官方人员,两岸的研究学者,以及和他有生意往来的各国朋友。
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也曾来过,他进门第一句话是:今天是涂老的周年。“那天是1996年12月31日,北京飘着漫天大雪。
不居功、不诉苦、不埋怨。“事了拂衣去正规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深藏功与名。涂作潮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被誉为“谍海神工”,涂作潮无愧于这个称号!也对得起周总理给他代号--木匠。
发布于:重庆市Powered by 在线配资开户网_实盘股票配资操作_国内正规股票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